中心要闻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发布

发布时间:2024-09-26

 
为用科技创新手段加快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的落实,推动全球发展倡议的实施,响应联合国《未来契约》的实施,2024922日至23日,由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组织撰写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报告》)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未来峰会期间向与会各国代表发放,并在联合国网站上正式发布。
今年,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全球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126个(55.5%)指标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目标。此外,报告还针对环境类指标进行了量化预测。按照当前发展趋势,中国在SDG 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上有望整体按期接近或实现目标。
报告指出,尽管全球在部分指标上进展缓慢,但中国在工业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恢复等方面贡献显著。20172021年,全球工业热源数量下降了9.05%,其中中国贡献了33.61%的工业热源下降数量。2000年至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年部署量增加显著,中国是推动全球海上风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截至2023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安装容量约占全球的50%过去近十年,全球尺度土地生产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占比7.27%;同期,中国土地生产力净增加面积46.71万平方公里,净增加面积全球第一。
此外,中国在农业水资源管理与饮水安全、公共交通便利性、节能减排 、减少海洋污染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其中,互联网+农村供水模式应用提升了中国62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20062020年,中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42.5%,而2022年,中国可便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口比例达90%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大幅降低48.4%2018—2023年黄海生态区环境介质中微塑料污染程度处于中低水平。
当前,受数据质量和获取难度影响,全球范围内SDGs进展评估面临严峻挑战,17SDGs的国际可比数据均未实现全球覆盖,其中全球一半的国家及地区只有9个目标的国际可比数据,且数据时效性差距显著。地球大数据综合使用卫星遥感、统计调查、互联网、基础地理等多源数据,是全面评估SDGs进展并填补数据空缺的有效方法。
在填补数据空白方面,报告首次生产了2000-2021年全球大型湖泊水储量和2003-2023年全球0.5度空间分辨率地下水储量变化数据集,填补了SDG6.6.1指标全球地表和地下水储量的数据空白。在创新方法方面,报告开发了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的未来城市局地气候效应预测模型,首次预测了未来不同社会经济和排放情景下,全球城市局地气候效应对城市人群高温湿热暴露的影响,发现全球背景气候变化是主要驱动因子。同时,报告鼓励并呼吁加强支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共享,详细介绍了我国发射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在SDGs指标监测中的优势应用。通过“SDGSAT-1开放科学计划”,目前使用该卫星的国家数量已超过100个。
此外,报告针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殊挑战开展了大数据监测与评估,国际社会应采取更多的措施帮助小岛屿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综合能力。研究发现,过去30余年中,全球小岛屿国家珊瑚白化热压力波动增加;海陆热浪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强,三分之一国家暴露人口增30%
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乔鲍·克勒希(Csaba Korosi)对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报告为科学家和决策者提供了清晰、实用的信息,基于数据的监测评估利于增进人们对未来挑战的认识,为推动2030年议程和规划后续行动指明了方向。毛里求斯统计局拉胡博(Rughoobur)、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规划与监测部杜古曼(Duguman)均表示,报告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可为相关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数据支持。
SDG中心主任郭华东院士表示,“2024年距离联合国2030年议程最终期限仅剩六年时间,正是国际社会通过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政策改革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后半程进度的关键时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与评估需求,研究团队连续六年发布系列年度报告、产出系列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是中国科学家为推动科学研究、促进决策支持、加速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践,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关键指标的准确量化数据,支持决策者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优化资源分配,还为监测SDGs进展情况、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工具。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利用科技创新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支持,会不断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SDG中心主任郭华东介绍报告情况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新闻发布会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