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SDG中心“两计划一基金”项目系列成果(二十四)】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5.1.2多样性保护子指标监测

发布时间:2025-06-05

近期,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在SDG15“陆地生命”多样性保护子指标SDG15.1.2进展评估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SDG中心“两计划一基金”项目(CBAS2022DF006)为第一资助、SDG中心为第一单位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该工作由兰州大学马轩龙教授团队完成,研究生赵宇荷为第一作者。

研究背景: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延续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目标15主要关注“陆地生命”的保护、恢复和永续利用,其子指标15.1.2(SDG15.1.2)明确提出在国家尺度上系统评估并追踪“保护区内陆地与淡水生物多样性重要场地(KBAs)所占比例”的动态变化。尽管SDG15.1.2定义相对明确,但受限于大尺度上生物多样性变化数据的缺失,在国家尺度上对SDG15.1.2的变化进行追踪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地球大数据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强调宏观动态监测的特性,为SDG15.1.2指标在国家尺度上的进展追踪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在地球大数据的支撑下开发了一套跨尺度SDG15.1.2指标评估框架,并在中南半岛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为持续追踪SDG指标进展,并为相关政府针对性的进行保护地空间设置优化和改善提供了技术方案。

技术流程:

本文基于地球大数据,从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iMBI,基于此识别生物多样性重要场所(Key Biodiversity Areas,KBAs),用于结合保护地空间分布数据评估SDG15.1.2指标进展(图1)。

1 技术流程图

研究结果:

研究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南半岛为研究对象展开。结果表明,中南半岛的iMBI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图2)。在过去20年间,中南半岛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衰减速度有所放缓。加入保护区空间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 KBAs在保护区内的占比显著高于非保护区,且保护区在减缓生物多样性衰退方面发挥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22000年、2010年、2020年中南半岛五国的iMBI综合生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图

3 研究区域中南半岛不同iMBI等级的总面积,以及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各iMBI等级在保护区(PA)与非保护区(Non-PA)内的面积占比

基于联合国设定的SDG15.1.2评估公式:,其中PAKBA为研究区内分布在保护区内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AKBA为整个研究区内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的总面积。我们利用iMBI指标提取了中南半岛五国的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并结合保护区空间分布数据评估了研究区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个年份的SDG15.1.2指标值。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2000年至2020年间,中南半岛的SDG15.1.2指标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增长幅度仍不足以支撑在2030年实现对大多数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全面和有效保护的目标,凸显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的压力。

4 从2000到2020年中南半岛五国的SDG15.1.2指标评估

此外,我们识别出具有高保护价值(近二十年iMBI均处在较高数值,表明生境质量较好,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小,多样性潜力高)却未受保护的地区以及低保护价值(近二十年iMBI均处在较低数值)但仍在保护的区域,为提升SDG15.1.2提供了科学依据。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需大量经济投入,而在中南半岛五国中,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压力大,预期难以投入充足资源扩展保护区面积以提升SDG15.1.2。因此,需要一种优先级明确的保护方法,聚焦高保护潜力区域,实现成本效益兼顾的目标推进。为评估将2000至2020年间iMBI值持续较高但尚未纳入保护区的优先保护区域纳入后的潜在提升,研究开展了情景模拟。结果显示,若保护这些优先区域的20%,中南半岛整体SDG15.1.2指标将从29.11%提升至30.56%,也就是30%左右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得到保护。若依次保护40%、60%、80%、100%的此类优先区域,中南半岛SDG15.1.2指标将分别提升至32.01%、33.46%、34.93%和36.35%。这些结果为各国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参考。

5 保护成效的空间明晰化制图及未来保护规划建议。"Consistently High"指2000至2020年间iMBI指数始终高于0.6的区域,表明生境质量较好,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多样性潜力高的区域,应列为最高保护优先级;"Consistently Low"指同期iMBI指数始终低于0.25的区域,表明生境质量较差,人类活动干扰程度高,多样性潜力低的区域,可列为最低保护优先级。图中蓝色线条表示保护区的边界。图a-h展示了选定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用以说明如何利用本研究数据进行局部尺度的保护规划。

研究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一套跨尺度SDG15.1.2指标评估框架实现了国家、区域尺度的进展评估。虽然研究仅在中南半岛展开,但所提出的框架可推广至其他地区,有助于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保持方法统一的SDG15.1.2指标定量化追踪监测。

【文章链接】

https://dx.doi.org/10.1080/17538947.2025.2506186

【相关研究】

Zhao, Y., Ma, X.*, Zhang, Z., Liu, K., & Li, W. (2025). Leveraging big Earth data for spatially explicit tracking of the progress on UN SDG15.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18(1), 2506186. 

https://doi.org/10.1080/17538947.2025.2506186


附件下载: